close
文 / 陳學聖 (發明造物教室創辦人)
前幾天雅惠老師拿了一塊鋸一半的板子問我:「這個學生說他要30x30cm的板子,鋸了一半他覺得太大了,他鋸不完,因此要求老師給他一塊15x15cm的板子。教室有些老師認為,就給他一塊新的板子,因為他已知道想的跟做的是不同的,他修正了;有些老師認為他應該要承擔錯誤,繼續完成,你怎麼想呢?」。
我想了一會兒說:「30x30cm一才的2分夾板要30元,如果這30元能讓孩子知道他能做的比想的少很多,從而修正他的目標,是一個很不錯的投資,但如果讓孩子就從錯誤的這塊板子鋸出一個比較小,比較符合他的能力的東西,我們是不是能讓孩子更清楚它是可以從錯誤中想辦法去修正成他的新目標呢?」。
這就回到雅惠老師與家長們的疑問:「也許物資生活較匱乏能給孩子較多的啟示,但是整個社會環境又不是我能改變的,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我的答案是:「我們要多用點心創造機會讓孩子從錯誤中修正」。
(本文收錄於發明造物的夢想第八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