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模仿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文 / 陳翠涵 (發明造物教室教師)

  在教室讓我常常讓我常常去回想自己的小時後,小時候對於「美」這件事學習的過程,小時候的我是怎麼學會畫一隻兔子、怎麼學會著色、怎麼慢慢發現自己擅長的繪畫風格…等等。我們畢竟都離開教室孩子的年齡階段有一些時間了,有時候很難以一個小朋友的角度,來感受這個教案好不好玩,困不困難?由這樣的反思,我得到一個感想,那就是「模仿真的是壞事嗎?」

  有些時候我們會不希望小朋友照著現成的圖像來創作,一開始我也是這樣的想法。上課時準備了兩三個作品,有時候準備圖畫書,講解完之後請小朋友在小書上畫草稿。我們常常會希望小朋友可以畫出很創新或很不一樣的大膽創意,所以當小朋友想不出來而直接擷取樣品的造型或畫風,通常老師的反應應該是「咦?你要照著這個畫嗎?要不要換別的?再想想看別的啦~不要跟這個一樣~」。認為「相同就是沒創意」 其實是很多人的想法。我們急著看到「不一樣」的成效,其實在某方面無意的阻斷孩子誕生創意的機會。

  如果我是一個小朋友,突然要我畫我不會的長頸鹿,我一定畫不出來或是亂畫一通畫出一個不像長頸鹿的長頸鹿,這時候如果我有一個長頸鹿的圖片讓我照著畫,一次兩次不一定會畫的好,但至少我會知道畫長頸鹿大概要具備哪些特點,就知道該怎麼畫。同樣的例子也可以用來說明畫鳥的學習,經由照著圖片畫的方式,我會畫鳥了。但我所畫的長頸鹿和鳥,都不是我自己的創意,是我照著圖片或別人畫下來的圖像學來的;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有一個靈感,如果長頸鹿可以在天上飛呢,然後我憑著畫過這兩種動物的經驗,畫出了一隻長了翅膀在天上飛的長頸鹿,這就變成了一個創意。

  回到開始說的我回想自己小時候,看到喜歡的圖案會照著畫一遍,甚至同一個女生、同一個蘋果畫了二十遍,當我在畫畫時,我會想起我曾經畫過什麼,我就會畫那個東西了,漸漸的,我開始有自己對「美」的想法後,就不再一味的100%認同那個我曾經覺得很好看、並且一直臨摹的圖畫,我會開始依自己的想法改掉覺得不好的地方,然後慢慢找到自己創作的方式(去蕪存菁並重新組合)。我想孩子也許可以經由這樣的路程去發展出自己的創意方式吧?

  從一開始是「模仿」,到後來卻能變成「創意」;因為我們在能力很不足時,必須去吸收外來的經驗,先要有一個基底的能力和資料庫,才能繼續向上發展。如果小朋友想要照著樣品學,又我們的樣品都很棒,那麼孩子吸收到的也就是很棒的東西,對他產生一種好的影響,相信也可以在他日後的創意提升有幫助。

  我在一個創意相關的課程上抄到一段筆記,「真正100%的創意純是偶然,其餘所有創造都有先前的經驗留存,換個角度去看待經驗,即是創意。」「創意是一種想法、一種作法、一種組合」這些剛好與我想表達的想法相符合。

  創意不只靠天分也是靠累積,有了一定的資料庫之後,孩子本身的能力就會進步,當能力將這些累積經過排列組合,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好創意。



(本文收錄於發明造物的夢想第十一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發明造物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