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 / 徐雅惠 (發明造物教室教務主任)


  那天,陪著Jonny跟他爸爸一起製作要參賽的車子,心裡有很多感觸。

  Jonny很快的就在紙上畫出他的設計圖,我很順口的就叫他把設計圖畫在木料上,這時Jonny爸爸就指著英文說明書,用那有點腔調的國語說:「這個上面說要先確認(溝槽)有沒有垂直。」說明書,這在我的生命中很少使用到的東西,卻是他最先閱讀並在乎的東西。確認有沒有垂直真的是在”車子”這個作品中很重要的一個部份,一旦兩個溝槽不垂直於車身,車子是一定跑不好的。而我的第一反應確是:「工廠做出來的應該很準吧!」真不精準的自我認為。

  接下來在上色的時候,Jonny想要一個灰色製造銀色效果,爸爸調好色後就先塗在另一塊同材質的木頭上,再跟Jonny確認這是他心中想要的顏色嗎?是這種效果嗎?等到彼此溝通好後才真的塗在木頭上。所以孩子在每一個動作中都很清楚知道他會得到怎樣的結果。

  Jonny拿著水彩筆前推後拉的塗色,顏色醜又不均勻,爸爸就請Jonny看著他,教他如何使用順著筆毛往後拉,並請孩子在木頭上試一遍。確認他會了,再請他正式的塗在木頭上。在整個製作的過程中,我發現Jonny爸爸不斷的在做確認的動作,只是為了能清楚的掌握到每一個結果。

  在做一些文書工作時,經常發現拿著同樣的樣本,不同的人可以做出許多不同的規格:字體不對、字級不對、框線不見了、本來用計算公式計算總和的被改成人工KEYIN了。這些都是因為大家用各自的以為在做事。同樣的情形也會發生在辦公室裡,公用物品也常常都不知道哪裡去了,本來放在第1格抽屜裡的東西會跑到第2格,做起事來就會很不順手,大家也會帶著情緒責備上一個不歸位的人造成別人的困擾。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物有所歸,一定能大大的提升工作的效率。

  凡事都要求精準,這樣不會太龜毛了嗎?答案是:不會。唯有確認每一個動作都到位了,才能真正的使事情做到完美。也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節省時間,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達到順暢。花點力氣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才能想得精準,才願意做的精準。如此不但自己會很順暢,人與人之間也會很順暢。



(本文收錄於發明造物的夢想第三期)

《《 回教學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發明造物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