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創辦人  陳學聖 (本文發表於發明造物的夢想季報第25期)

 

資訊的發達使得媒體蓬勃發展,也讓更多的企業與個人利用這個媒介用一個故事來推銷自己。因此我發現在生活中總有一連串的故事進入我的腦海,也讓我不斷的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多大。

 

前幾天我聽到一個故事,內容講的是有一個組織為了讓「草仔粿」的傳統能延續下去,因此就把一個本來在附近的賣「草仔粿」的阿嬤,請到他們店裡包「草仔粿」。販賣加上豐富的故事行銷廣告,因此銷路非常的好,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傳承故事,但如果用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阿嬤賣力的做「草仔粿」一天了不起做個一、兩百個,怎麼有可能讓一堆人排隊來買呢?所以我想,他們應該是請一堆人企業化的在做「草仔粿」,只是用這個阿嬤來說一個感人的故事,來創造他們與其他商家的差異性。但如果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因為它的成功會不會讓小鎮其他賣草仔粿的老人們因此無法生存,結果讓這個傳統的市集文化不見了呢?

 

上面的故事使我聯想到,近日不論去超商買瓶飲料或者去麵店吃碗麵,我們都會看到牆上貼滿「SGS的無不良添加物証明書,我不禁的思考著能相信這些證明嗎?我們公司將產品送去「SGS」做RoHs檢驗時,我每次都對他們證明書上寫的這段話SGS公司只針對送樣的樣品做檢驗,無法留存樣品。質疑。換句話說如果將來發現這個產品有疑問,是無法追溯的,再說廠商要做出一些合格樣品送測試也是很容易的。

 

上述兩項事情,就像以前發生了幾次「Made in China」的衣服為了有賣相,廠商硬是把布標籤剪掉缝上「Made in Taiwan」的標織,當我現在買衣服時看到「Made in Taiwan」的標織時,總是懷疑這真的是台灣製的嗎?當我看到感人的故事時,我總是很小人的去想:「它是真的嗎?」想要花點錢去買有機食物時,不禁懷疑他的驗證可信嗎?

 

我對事事需要質疑的生活感到很辛苦,也想是否可以讓下一代不需要這樣的生活,我想只有教育他們必須對自己負責,及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工作不是生活的所有,財富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才有機會讓生活回歸善良的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發明造物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