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創辦人 陳學聖   (本文刊登於"發明造物夢想"季報第17期)      

因為商務關係,有機會常到德國出差,我很納悶為何德國公用或餐廳的廁所裡面的瓷磚總是舖得又平又漂亮。反觀台北的公用或餐廳裡的廁所的瓷磚卻大都是有稜有角,甚至於用手一摸還會割到。這個謎題在我從德國客戶口中及自己修理房子的過程得到答案。

 德國工匠大都是約1516歲左右就進入技職教育,同時接受學業與職業訓練。在這個過程除了訓練技術外,也培養他們以自己的職業為榮,並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標準。所以自然的在他們往後的職業生涯中,所有的工作一定要達到自己設定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而不需要別人在旁要求並以這是自己所做為榮。

 回過頭來看我家修理房子的經驗,一個樓梯欄杆就讓我和承包的工匠有著許多的不愉快,因為我一直要求他的施工品質,而他卻一直認為他已經做到完美了,我的要求是無理的。事後仔細的思考,事實上台灣工匠的養成過程可能也沒有人帶著他推升他的水準,自然的技術也停留在那裡。所以一生做的工作也只能在客戶永不滿意的情況下度過。  

透過上面的觀察,教室想與家長分享的是如何在課程中不斷的提高孩子自己的標準,並經由實做的練習來提高孩子達到標準的技能,也希望藉由發明造物教室的訓練,讓孩子們在任何一個學習上,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去提昇自己。教室上個月開始的學生個展,也就是希望藉由觀察別人的作品來提升孩子們自己的標準,並成為他們創作與磨練技術的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發明造物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